查看原文
其他

连续接诊两个被大医院专家误诊的患者,看似复杂的疑难病却被她很快确诊,误诊与确诊间不仅是技术和资历

刘庆华 等 呼吸界 2020-02-08

编前语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刘庆华博士接连遇到两例被三甲医院多位专家「误诊」的肺栓塞患者,在对患者进行分析与正规诊疗后,刘大夫心生许多感慨和担忧。其实对这两位患者,只要深入询问病史,就会发现明显的诊断线索。那么,没能及时正确诊断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仅仅是因为疾病本身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吗?误诊与确诊之间到底差了什么?


两个被几家三甲医院专家误诊的病例

 

病例1:患者男,33岁,主诉「咳嗽、胸痛、间断发热2周」。肺部CT如下。门诊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病初肺部CT如下:



治疗2周后复查肺部CT如下,病变进展,胸腔积液增加,右下肺出现新发病灶。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偶有痰中带血,伴活动后气促,平卧时以及吸气时胸痛加重。抗感染2周后复查肺部CT如下:

 


疗效不佳,被收治我科。入院后,我们全面复习患者临床资料和体格检查,肺动脉显示略有增宽,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血气分析显示PaO2 72mmHg。怎么回事?怎么办?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务必提高警惕!必须进行肺部CTA检查——原来肺栓塞!即开启肺栓塞规范诊治流程。



病例2:患者男,41岁,「咳嗽、痰中带血半年,运动后呼吸困难1个月」。


肺部CT如下: 


病人辗转医院门诊,给予的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经由熟人介绍来我科就诊,典型肺栓塞。立即收治入院。

 

何谓「临床医生」?即「亲临病床」的医生

 

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临床医学为医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是发现疾病的唯一途径。而医生也自古以来被称之为临床医生。何谓「临床医生」?即「亲临病床」的医生。要求我们的医生一定要亲临病床、走近病人、详细问诊和全面查体,然后才能真实的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确定诊断,结合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给予最恰当的治疗,最大程度上改善和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不问为什么、不探究为什么的医生不会成为真正的好医生

 

这两名患者都曾经转手三甲医院的数名专家教授,但每个专家都是急匆匆给予简单诊治,其实只要深入询问病史,就会发现两名患者都有过不能解释的胸闷过程、都曾经有过痰血、有长途旅行等肺栓塞诱发因素!没能及时正确诊断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仅仅是因为疾病本身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吗?

 

近些年来,有一部分人迫于种种不得不承担的压力,只好匆匆行走于病房或者诊室,而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SCI和各种「表演」。毋庸置疑,基础研究从来都是推动医学进步重要动力,目前如何把握和合理安排与定位值得深思。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不断对这些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推敲和临床验证的态度和精神。不问为什么、不探究为什么的医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临床医生一定要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抛出问题,临床工作者和基础工作者各司其职,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医学发展。

 

记得他叩诊不靠听声音而是凭借手指触感判定疾病诊断的样子

 

发自内心急病人之所急、踏实做临床是一个医生最基本的职责要求和人文素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你我跨入医学院大门的忠贞誓言,曾经「学以去疾,德以扬善」的扁鹊、华佗,千百年来仍是老百姓心目中值得敬仰的朴实而高贵的医者,愿每一位医者不仅以其为傲,更能以其为榜样。

 

念及至此,想起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奠基人陶仲为教授,他今年已经是93岁高寿,依然规律的看门诊、查房和临床教学,依然每天读书学习,撰写临床论文……「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一屋子泛黄的医学书籍了」,当陶老微笑着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时候,他说出这样一句质朴无华的话。从门诊到病房、从白天到半夜,他心中装的全是病人,清晰记得他特制的胸腔引流瓶的样子、记得他研制的肺脓肿引流方法、记得他轻言慢语、三言两句就点到疾病的诊治关键,记得他叩诊不靠听声音而是凭借手指触感判定疾病诊断的样子,记得他82岁时指点我写一篇疾病鉴别诊断并投稿给实用内科学杂志的认真模样……这些话如果讲给年轻一代的医生们听,他们也许会觉得是在听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但这就是我们身边一直在默默无闻、做最踏实临床工作的老先生。

 

历尽铅华,不忘初心,坚守临床,记录临床

 

王辰院士曾经说:「医生是知识分子中最精英的部分,知识分子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担负着为人类进行知识创造的责任。要创造知识,其方式就是研究。临床医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可以不做基础研究,但必须要做临床研究。这个研究可以是很质朴的,可以发表也可以不发表,这些思考、摸索、总结的过程就是质朴的研究,也可以有很讲究方法的、高质量的研究,这些都属于研究的范畴。」

 

愿所你我医者,都能够踏实做好临床实际工作,充满爱心的照护好更多病患,开展好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在日新月异的当代医学世界里不会迷失方向。愿你我医者,历尽铅华,仍不忘初心,坚守临床,记录临床。返璞归真,惠及众生。



作者介绍


刘庆华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呼吸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专委会委员 等;主要从事肺部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治和肺部疾病呼吸内镜介入诊疗。


李强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肺部肿瘤临床诊疗中心主任,大内科及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副组长 等。


吴晓东  

医学博士,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治医师。


华晶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危重医学。


推荐阅读

1

精准医学时代对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悄然宣战,风头正盛的NGS如何为危重患者诊断带来曙光?

2

十万+访问量为何而来|李强教授:「有的病例我也从来没见过」

3

马壮:青年男性双侧胸部交替疼痛,3个月间3次住院,忽视了哪点病史导致诊疗一拖再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搜索《呼吸界》更多往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